|
本帖最后由 明道 于 2017-6-15 15:52 编辑
一、解放前的合作社历史
1\1918年7月,北京大学成立“北大消费公社”,资本1万元,主要经营图书、文具和日常用品,是一个消费型的合作社,也是中国第一个合作社组织。
2\1919年,上海复旦大学创办“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这是中国最早的信用合作社。
3\1920年,长沙成立“湖南大同合作社”,这是中国最早的生产型合作社,主要生产毛巾、袜子、衣服等,还种植蔬菜,喂养家禽。
4\1923年,在河北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1923年~1927年,合作社由8个发展到561个,社员由256人增加到13190人,股金由286元增加到20698元。
5\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都发动农民成立合作社。毛主席专门发表文章和讲话,1943年的讲话《组织起来》,集中阐述了合作社。
二、解放后的合作社历史
1、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时期﹙1952年至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很快就在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的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至1952年底,除新疆、西藏和某些边远地区外,全国大面积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向广大农民发出了"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的号召。
2、人民公社计划经济时期﹙1958年至1978年﹚。1958年7月初,陈伯达在《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文章称赞湖北省鄂城县旭光农业社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工农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设想和具体制度安排,是把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统一于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之中。
3、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时期,(1979-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农村涌现了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这些农村合作组织被学界称为新型农村合作组织。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它们中的"大多数"只能称作"协作体",而不是真正的合作组织。
4、市场经济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6年﹚以能人和专业大户为主,以技术合作为主,各种协会居多,号称龙头企业带动,产权带动。
5、完全市场经济时期﹙2006年至今﹚2006年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七号)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