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还记得6月26日是个什么日子吗?

0 / 2992

0

主题

0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07: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这年6月26日,毛主席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中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毛泽东看后不禁雷霆大发,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时隔不久,毛主席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认真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毛主席之所以对当时的医疗制度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医疗资源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于1965年9月3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提出:“今后要做到经常保持三分之一的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办法是:医疗、防疫、教育、科研等机构,均应分出成套的人力、设备,由城市伸延到农村,每个单位包一个至几个县或区,搞好一片,巩固一片;抽调城市卫生人员,作为‘种子’,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继续组织巡回医疗队或其他形式的临时医疗组织,到农村工作,特别是到山区和偏僻的地方去。” 9月21日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贯彻的结果是:“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大批城市医务人员奔赴农村、边疆,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卫生工作人员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逐步放到农村。”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建立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医疗卫生网[2]。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医疗问题。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脱产、以学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员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从此就诞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