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的两面性,是在与人性恶者调侃时炮制的理论.后来感觉这个理论有效,有力而且很实用,很能说明问题,同时也很非常容易被人广泛接受和认识.考虑到人性的两面性有可能被人性恶者利用,来推广人性恶论,作为私有制度的辩护词.特作此文,以正视听.. 关于人性,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说法.从存在作用论的角度看,每一种说法都有它存在的作用. 本文指明人性的两面性是指人性本身包含了公私两个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不同的行为.事实上,人性本私的说法和理论,一直以来就是私有制度的辩护词之一. .以下作三点说明 一.什么是人性 人性,是人的大脑,或者是人的意识对外界事物遵从善恶,公私的判断,作出的直观反应,. 性,可以作出性格,性质,特性的理解.那么人性是人在人的性格,人的特性,人的性质方面的表现.这种表现,我们通常从善恶,公性来看待,这就是人性. 二.什么是公.什么是私 公私是人从自我出发作出的利益判断,作为个体,个人的利益即私,作为整体,整体的利益即公.作为局部,对内是公,对外是私. 公私是相对的. 局部的公,对整体而言就是私.比如某些团队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其它团队的利益,对这个团队的公,就是对其它团队的私. 局部的私,对整体而言就是公.俗话说大家的利益就是公共的利益,满足每个人的利益就是公共的利益.就是这个意思. 公私是可以转化的. 公是个人利益的集合,为了每个人的个人利益,维护每个人的利益.但也要防止以公之名,损公利已. 私是大众利益的分支,每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追求都是对公共利益的推动. 作为个体的私,追求自己人个人利益,但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不能损害公共的利益. 作为整体的公在维护整体公共利益,但是也不能损害个人的利益,也要防止以公之名,损公利已. 三 人性公私对应的制度安排 人性私是私有制度的一个理论基石.根据人性本私,私有制度就要维护个人利益,维护个人财产,同时也要防止公共利益对个人利益的侵害.也要防止公共财产对个人财产的侵害. 所以,把权力关住笼子里,权力制衡,保障每个人的个人观念,私有财产和私有利益不受侵害就成为私有制度的基本内容.私有制应该说是效率有余而公平不足. 那么,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论证,人性公是公有制度的一个理论基石.根据人性公,有公心才会有公产,公有制度要维护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财产,也要防止个别人对公共利益的侵害.也要防止个别人对公共财产的侵害.所以,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公职由义工人员担任,实现大众民主和民主集中,参与公共服务,保障公共观念,公共财产和公共利益就是公有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有制应该说是公平有余而效率不足. 四 人性的两面性对制度安排的醒示 显然,真正的大公无私和极端的自私自利,都是少而又少的,所以极端的私有制和极端的公有制也是不存在的. 一个正常的社会, 在文化上,既要有共同的观点,共同的信念和共同的思想,也要有自已的观念,自己思想,自己的信念. 在经济上,既要有共同的财产,共同的利益,也要有个人的财产.个人的利益 在政治上,既要有共同的权力,也要有自己的个人权力 在文化经济政治上对公私的界定,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部内容.
|